历史文化名村:周(佳)山旅游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1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转贴:周山旅游发展新闻(电视录拍的)
福鼎佳阳周(佳/家)山,07年春天时我去那里赏牡丹,一个不错的地方.周(佳/家)山是粟裕、刘英、叶飞、龙跃等革命先辈曾战斗过的革命老区,是闽浙边界的千年进士村和秀才村、南国牡丹之乡、中共鼎平县委诞生地、鼎平革命发祥地、闽东和浙南重要革命根据地、边界“红色堡垒”、边界红土地、福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鼎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中国小记者福鼎实践基地。

                             (转贴)周佳山记游
  中巴车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上跑着,由于是柏油路和水泥路相间,并不显得颠簸。我们一路望着公路两旁田野和山峦,和绿油油的春天的景色,一路聊着。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来游玩,算是春游了!”
  “春游?学生听到了,可有怨言啦。学校多久没有春游了?”
  “好久了吧,去德育基地劳动,都代替春游了。”
  “那我们今天去周佳山游玩,就叫踏青好了。”
  “踏青?也是春游啊。”
  “我们这是乡村之旅。”
  “叫作生态之旅吧!”
  “我说,这是红色之旅。周佳山是革命老区,还留有叶飞同志亲笔题词的中共鼎平县委旧址纪念碑、纪念亭,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刘英、粟裕活动过的地方,应当是红色之旅!”
  “是啊。现在不是流行红色之旅吗?呵呵……”
  大家在车里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次去游玩的目的地——福鼎市佳阳乡的周佳山游览区。诚如大家所议论的那样,到这个地方游玩,还算是生态之旅,乡村之旅、红色之旅。
  如果说是红色之旅,周佳山游览区是鼎平革命的发祥地。早在1933年,闽东特委就在闽浙边山区周佳山一带开展过革命活动,并在1935年6月,成立中共鼎平县委(辖现在福建的福鼎前岐、沙埕和浙江的平阳南部之五风、矾山等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鼎平县委机关虽遭到严重破坏,周佳山人民也遭受惨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留守的革命者还积极开展打击顽固派、隐蔽力量、等待革命时机的斗争,一直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因此周佳山留下许多革命遗迹,说是红色之旅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说是生态之旅,这是自然的。因为周佳山位于闽浙边界,处于丘陵深处,山清水秀,古木森森,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比较完整。说句玩笑的话,正因为这样的环境,解放以前才可能成为革命者活动的地方。
  至于说到乡村休闲之旅,就更有充足的理由了。因为这是远离城市喧啸的千年历史文化名村,以周姓族人聚居而得名,享有“进士村、秀才村”称誉的文化名村。
  去周佳山的路程并不长,前后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到了。
  我们的车在周氏宗祠前的大埕停下。下车之后,一眼就看到周氏宗祠前面约有2亩地的牡丹园。据介绍,园中有十几个品种、多种花色的洛阳、菏泽牡丹,这是周氏后人引进栽种的。只可惜我们到达时候,大部分的牡丹已经谢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含苞待放,这可能是洛阳、菏泽牡丹不太适应南方温暖的气候造成的。
  其实,周佳山本身就有牡丹,据说还是清乾隆皇帝御赐的,就种在周氏宗祠里面。
周氏宗祠,是一座建于明清时代的古建筑,也是鼎平县委旧会址。
  进入砖石结构的牌楼大门,就看到宗祠一进大厅两则悬挂着周氏宗祠的有关简介。简介上写到: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扩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94平方米,为五进府宅结构。现宗祠内保存着清乾隆皇帝为褒扬周氏先人周国镔的御赐圣旨、圣旨匾,还有刑部尚书孙希旦题写的“瓜瓞绵绵”和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蔡新题写的“绳泽式茂”匾额等许多文物。
  到了宗祠二进的太子亭,就可以看到太子亭两侧的花坛上,种着清乾隆皇帝御赐的一株牡丹和一株芍药,据史料记载,牡丹和芍药是随圣旨同时到达周氏宗祠,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宗祠管理员介绍说,牡丹花为粉红色,重瓣楼子型,花型硕大,直径迭22公分。可惜我看不到他们开花的样子,而且花丛也很矮小。管理员说,该株牡丹历经民国二十五年、“文革”等数次劫难,数度迁移,至今能够生生不息,已是相当不易了。为什么是一株牡丹,一株芍药呢?管理员说,因为牡丹是小姐,芍药是丫鬟的缘故,小姐是需要丫鬟服侍的。
  在三进大厅的两则,我见到许多精细的木雕刻、尤其在大厅屏风门上不同人物景物的双面雕版、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在宗祠中还有许多的柱联,我记下其中的两、三副。
  正厅联为:“祀祖宗一烟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行正业曰耕曰读。”这是祭祀联了。

  大厅两侧还有:“继先贤启汝南子孝孙思典范,携俊秀承歧北宗亲祖德遗风。”这是交待周佳山周氏的渊源了。

  再有一联则是对周氏宗祠的赞美了:“名山育名人名祠出名花名驰四海,圣前昭圣意圣地香圣迹圣史千秋。”我觉得这个下联的一个“香”字,倒是可以品味一番。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刑部尚书孙希旦题写的“瓜瓞绵绵”匾额,其中一字乃是我父亲的讳字,许多人不认识。跟随我们游览的一位乡领导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这是子孙繁衍绵延不绝之意,出于《诗经》《大雅》中的句子。我父亲原来姓周,后过继给刘家,祖父给父亲取名的时候,不知是不是由此得到启发。
  周氏宗祠游览出来之后,我随大家先去看了丰门台古樟树,这棵古樟树需八人合抱,树径达3米之多。上面标注的是400多年,可我认为至少有千年之上,樟树是一种成长极为缓慢的树种,能长到这么大,没有千年之上是不行的。村干部告诉我,这棵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标注400多年。
  看过古樟树,我们来到周佳山革命陈列馆和留有叶飞同志亲笔题词的中共鼎平县委旧址纪念碑、纪念亭。在革命纪念馆中看到了许多牺牲和还健在的,在周佳山活动过的革命家事迹和照片。当然,这里最突出的是刘英、粟裕、叶飞等人的事迹了。面对着众多为新中国献身的先烈们的照片,尤其是那些在即将革命胜利的时候,职务已是师团一级负责人想出宝贵生命,真令人扼腕叹息。不过,在参观过程中,觉得有意思的是,在历年中共鼎平县委负责人的名单中,一些人在后来革命斗争中叛变的情况也标注着。
  中饭时分,我们在休闲山庄就餐,最具周佳山饮食特色的是卤烧猪头骨了,其香味久久不能忘怀。还有山间竹笋、家养土鸡、葱炒山芋、肉丝蕨萁、油爆豆荚、蘑菇……等各种山珍。除此之外,就是美妙无比的家酿烧酒了,这家酿美酒是当地自产自销的,数量很少。说实话,我实在形容不出那种醇厚、甜香的味道。据村委会主任周文迎告诉我们,这种酒是从1984年开始研制酿造出来了,所以酒瓶上标签的名称就写上1984年,这种酒特殊的酿造技术已经向国家申报了发明专利。
  饭后,我们去了看西坑内古树群。西坑内古树群在周氏宗祠东南角约800米处,近30株的参天古树耸立在30多亩的翠竹林中。山石古道,我们步行其间,新笋未箨,老竹摇曳,鸡鸣鸟语,溪水潺潺,这一切令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说到桃源,也就想起来路上看到的几株桃树。桃花艳艳、绿枝繁茂。诗句也涌出脑海:“桃红绿叶两扶持”。桃花本是在含有绿芽的枝条上开放着,可现在却与绿叶相扶持着,这似乎是一种反常的现象。于是,我一边游览,一边完成了这首绝句:
  冬暖春寒竞入时,桃红绿叶两扶持。
  青君毕竟深三月,处处新枝满旧枝。
  这周佳山也如这桃树一样,既有淳朴的民风民俗,也有悠远美丽的民间传说的原始生态古村落,亦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红土地”和该村为打造新农村而新建的各种项目。我想:春天毕竟快要过去,新时代的发展终究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新枝来。

[ 本帖最后由 东海之滨 于 2007-12-30 00:11 编辑 ]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