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 熊孩子不是在搞破坏,是在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2 1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我曾经在《四种亲子依恋关系,养出四种孩子》一文指出的:安全依恋关系建立得好,孩子就不至于总粘着妈妈不放,更敢于向外界探索。唯有敢于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孩子才能更好地长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妈妈对孩子的爱,注定是指向分离的。智慧的父母,不会总想着把孩子紧紧抓在手心,而是思虑,孩子将来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熊孩子们让人头大?          

自从手和脚获得力量,孩子们就再也闲不住了。许多孩子因为实在太能“忙活”了,被扣上了“熊孩子”的帽子。他们到处“搞破坏”,实在是让大人发愁。

所以,不少妈妈都问过我一个问题:罗老师,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孩子更乖点,更听话?

如漫画里这位妈妈一样:
5.png
前面三格漫画描述的其实就是很常见的、妈妈和“熊孩子”之间的“战争”。关键点在漫画的结局处。原本是妈妈对孩子说不,最后变成了孩子对妈妈说不。妈妈本来是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去管教孩子,结果却让孩子失去了爱玩的天性。

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翻箱倒柜”,不是搞破坏,那叫“探索”!和一个正在做研究的科学家本质上相同  

忙碌的孩子们,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一样,在无意义地玩耍。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孩子的探索这样说过:“主动地发现现实的这样一种教育,显然要比要求成人按照既定的意志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认知的那种教育高明得多。”没错,孩子们是在学习,在通过动作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要触碰才知道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凉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将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外一个容器是如何神奇,水被洒在地上和被洒在桌子上有怎样的区别。所有这些大人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小事情和小破坏,对孩子而言,可能都是一场新奇的冒险体验,是孩子认知上的一次进阶。

手部探索和嘴部探索,是孩子最初认知世界的两种主要方式;
同样,也是被父母们误解最多的两种行为

孩子的手部探索,从出生后三个月开始

在第4-6个月,孩子的小手会有张开合上的动作,此时就应该给孩子提供可以大把抓握的东西,比如兵乓球、积木等玩具。7-9个月后,孩子就会有松手的意识,大人看起来就是孩子在扔东西,事实则是:当孩子把自己的手掌松开,东西掉落,他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手这么有力量;而且,凡是扔出去的东西,都会准确无误地落到地上。这不就是当年牛顿干的事情吗?!

进入第九个月龄后,孩子会爬了

父母们会发现,孩子不管爬到哪里,都会把东西拿起来再扔掉。比如吃饭的时候把碗扔了,喝奶的时候把奶瓶扔了。除此之外,还喜欢拍桌子、枕头、以及拍打大人的脸,再或者干脆就是撕纸。对父母而言,这是开始头大的时间,对孩子而言,这意味探索这个世界的黄金时间到来。

9个月末,孩子的小手学会“二指捏”

即大拇指和食指能触碰到一起,“捏”的动作开始发展。此时,父母能发现,孩子经常会从地上捡小东西,比如一根头发,一粒花生米等,当然也会捏父母的“肉肉”了,于是就有了父母们所抱怨的“孩子会掐人了”。此时父母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孩子相应的小玩具,但也要确保安全,以防孩子将小物件送到嘴巴里。

到10个月-12个月,孩子手部动作已经比较灵活,除了拍、抠、捏等动作,孩子能够握住物体,而且能够准确定位。

12-18个月,孩子学会了“抢”

此时孩子的意志力已经开始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动作感受自己的力量。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会那么乖了。此时,他们也学会“舀”这个动作,尽管每次一勺子下去,总也舀不到什么实质性东西。父母应该去间接满足孩子。所谓间接满足,即不必完全放手真的让孩子自己吃饭,只是专门给他们一个空碗,放一点米饭,一把勺子,让孩子感受舀起米饭,用力送到自己口中的那种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将为孩子下一步的独立吃饭打下好的基础。

除了手部探索,在2岁之前,孩子经常会把各种能触及的东西放到嘴巴里来“吃一吃”,其实这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关于该点的具体阐述,父母们可以查阅历史文章:《这些行为都和安全感有关》(点击文末“原文链接”可以看到)讲述孩子口唇期的部分。

看到这里,再回到漫画,父母们应该就能明白了,原来孩子们不仅不是在搞破坏,而是在进行重要的探索和学习。所以,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们。

孩子想干什么的时候,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no。妈妈总是对孩子的需求说NO,那么孩子能学会什么呢?他们也只学会了对妈妈说no。同时,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却被剥夺了。
来源:网络转载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