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 全面对接浙南长三角 精心打造海西东北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2 13: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文章来源:闽东日报        更新时间:2007-6-1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激情如火的六月,我们又迎来了第七届的中国·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节日中的福鼎不仅仅是欢乐的海洋,更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大舞台、不夜城。
  今年是福鼎遭受“桑美”大灾之后的第一年,在这场不可抗拒的天灾面前,全市干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个推进”、“四个基本”、“四个关键”、“六个扎实”和宁德市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立足区位、海洋、旅游优势,深入实施承接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动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统筹兼顾、致力发展,经济建设在重灾之年呈现总量有所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活力继续增强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协调推进,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2亿元,同比增长6.5%。
  今年又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一五”期间,福鼎市确定的目标是工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9%,至2010年,全市全社会工业产值达16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0亿元,年均递增28.5%,工业增加值达55亿元,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5%以上,三次产业比从23.8 : 41.3 : 34.7调整为15.4 : 49.1 : 35.5。为实现这些目标,福鼎市着手做足“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海洋强市”三篇大文章。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福鼎市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的定位,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州”的战略构想,积极构建承接浙南及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项目平台,不断借助外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致力培育主导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机电、石材、食品加工为主导和医药化工、皮塑、泵阀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工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升、主导地位突出的良好势头。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2.22亿元,增长19.1%;实现工业增加值24.89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0.4%,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企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明显,净增规模企业27家,总数达18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8家,比上年增加一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92亿元,增长26.2%;石材、化油器、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8.89亿元,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1.1%。工业投资规模扩大,总量增至10.67亿元,增长39%;工业生产能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化油器质量检测中心。二是项目带动战略实施成效明显。2006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确定的59个重点项目已开工52项,开工率达88.1%,完成投资11.6亿元;全年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19%;项目载体建设整体推进,福鼎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园区,文渡、龙安、双岳、水井头、铁塘里、贯岭和岙里等项目集中区发挥效益,全年共有63个生产性项目陆续在园区落户、建设和投产。三是开放型经济持续有效开展。坚持内引外联,利用宁德市投资洽谈会等招商平台,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招商项目72个,投资总额55.72亿元,投资领域主要涉及农产品加工、旅游、机电、机械制造、房地产等到行业。新批外资企业5家,合同外资额21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70万美元,分别增长9.5%和10.6%。出口总额3368万美元,增长44.1%。新成立了广州、北京、山西福鼎商会,积极支持民间社团力量在外创业发展。成立了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投资环境持续改善。
  海洋既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也是扩大开放、加强内联、服务对台的重要依托。福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潜力巨大的海洋发展空间。近年来我们积极谋划并完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统筹港口建设和临海产业发展,努力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的重点放在引进临海工业、港口仓储业、物流业,发展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和水产养殖加工业上,积极整合港湾资源,推进沙埕港区及其作业区有序开发,不断加快港口及腹地通道建设。重点续建沙埕一级渔港,争取申报国家中心渔港;加快建设岗尾、南镇、蒙湾等到陆岛交通码头和番岐头围垦工程。积极转变海洋渔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海水生态养殖,合理规划利用海域、滩涂资源,平衡发展捕捞业。从江苏、海南、山东等地引进了一批优良养殖品种加以推广,有效提高了渔业养殖的品质和效益。突出紫菜养殖,推广优质品种和高新技术养殖模式,条斑紫菜通过了省、宁德市有关专家的组织验收。目前,全市紫菜养殖面积居全国县(市)级首位,今年力争突破6万亩。随着灾后渔业生产的逐步恢复,全市网箱养殖已恢复到3.3万口。1—4月,全市水产品产量19212吨,其中海洋捕捞14065吨,海水养殖5146吨。
  旅游业是福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亮点、一大希望和一大支柱。福鼎依山傍海、风光旖旎,集山海川岛之胜,融自然与人文之奇,可以说是举步有名胜、触目皆风情。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观赏面积86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27平方公里,有太姥山岳、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晴川海滨四大景区和瑞云畲寨、翠郊古民居等一大批景点,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福建首届旅游消费者满意十佳景区”等荣誉称号,以太姥山为中心景区的“闽东北亲水游”作为我省唯一代表线路入选“中央电视台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嵛山岛被列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岛屿”之一。此外,兼具地方特色的福鼎茶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畲族文化等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初步形成了太姥山岳为景区主体,融山、海、川、岛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度假休闲旅游基地。“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82.84万人次,年均递增15.2%,是“九五”期间的1.62倍;实现旅游收入9.07亿元,年均递增30.4%,是“九五”期间的3.16倍。先后完成了《福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太姥山地质公园、九鲤溪和嵛山岛旅游景区详规等一系列规划,编制了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今年福鼎全面启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加快推进“旅游兴市”步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效益的支柱产业,推动实现旅游活市、旅游富市、旅游富民的目标。一头是正在聚力的福鼎工业园区,一头是最具活力的高端旅游资源,通过城市建设与旅游这两种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造出福鼎“东扩、南移、面海”最具吸引力的招商名片,架起了诱人的招商平台,特别是随着福鼎城区河口综合整治暨潮音岛小区的崛起,福鼎城区堤固、岸绿、水清、河畅 、景美的格局逐步形成。
  福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种优势只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我们举办中国·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活动,就是坚持以节日为桥梁,文化为纽带,合作为主题,发展为目的,促进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福鼎,加强交流合作,拉动项目投资,推动福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宁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有全市56万人民的共同努力,福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共宁德市委常委、福鼎市委书记 唐颐   福鼎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其桂

“一园三区”———福鼎工业亮丽风景线   

        建设较为完善的项目承接载体是实施承接战略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福鼎市按照高效益、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积极整合、优化和提升“一园三区”即福鼎工业园区和文渡、龙安、双岳三个万亩工业项目区,精心培育各具特色的水井头、铁塘里、贯岭和岙里等项目集中区,着力抓好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把工业的发展重心逐步由集中办企业向集中做产业转变,加快形成布局集中、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去年共有104个生产性项目陆续在园区落户、建设或投产。今年已有7家竣工投产,42个项目在建;其中星火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5%;文渡项目区完成2.25亿元,增长377%;龙安项目区完成0.78亿元,增长300%,成为福鼎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福建福鼎工业园

  福建福鼎工业园区是2006年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32号公告新确定的省级工业园区。原名福鼎市星火民营工业园区,创建于1998年,2002年升格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基地。园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市中心2公里,距温州80多公里,距福州230公里,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从园区穿过,火车站与园区相邻,104国道和省道沙吕线贯穿园区,交通十分便捷。园区的规划、设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目标实施开发建设,积极主动地贴近浙南经济发达地区,既注重吸纳外来企业,又注重本地企业的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园区初具规模,成为福鼎市向工业化进程迈进的新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园区的开发建设始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见效一片。园区总体规划3000亩,分为A区和B区,园区A区规划1000亩产业以食品、医药、轻工机械为主,引进企业31家,其中引进福建燕京惠泉、北京伯特乐、上海时晨冠乳业、浙江泰珠集团格丽特颜料、浙江康乐药业、温州永大合成革等大型企业落户园区,现已投产23家。园区企业总投资在8亿元,达厂达标后年生产能力在25亿元以上。2006年尽管受“桑美”特大台风影响,但园区企业产值近8亿元,上交税费3340多万元,吸纳劳动力3000多人。

  ●文渡工业项目区

  文渡项目区位于福鼎市秦屿镇与硖门乡交界处,与秦屿镇规划区相连接,距市区20公里,距龙安码头20公里,项目区依山傍海,处于太姥山与牛栏岗海滨度假区之间,距秦屿高速公路互通口3公里,距规划中的太姥山火车站5公里。项目区总体规划6.66平方公里,约10000亩,分两期开发,其中一期开发7500亩,二期依托渔井围垦开发3000亩,总投资6.06亿元。
  文渡项目区自2004年8月动工以来,已投入资金约1亿元完成厂区填方210万立方;完成纬三路24米宽水泥路面铺设1.32公里,纬四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并进入路面硬化阶段,经三路36米宽水泥路面铺设780米;建成一座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供应设施;35KV和10KV线路已进入项目区。项目区已实现落地企业25个,已建成投产或试投产的企业12个(包括柏洋小区3个企业),在建企业5个,其余8个企业已进入填方、设计阶段。25家企业总投资额为15.83亿元,创税3000万元,虽遭受“桑美”重创,预计可实现产值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项目区计划到2010年引进企业80家,新增产值150亿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

  ●龙安工业项目区

  龙安项目区依山傍海,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平坦宽阔,电力资源充足,水陆交通便捷,高速公路、火车站、万吨码头与工业新城连为一体,拟建中的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复线将穿过项目区,距台湾基隆港140海里,距福温高速公路太姥山互通口14公里,距建设中的福温铁路秦屿火车站12公里,距闽东机场(在建)45公里,北上温州机场100公里,南下福州190公里。2004年福鼎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万亩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合2.29万亩),其中工业用地约为1万亩,仓储用地2700亩,划分为数个产业基地。
  该项目区港口码头深水岸线长,可建5-15万吨级码头数个,是北接宁波港、南连福州马尾港唯一理想的万吨码头建设中心区,可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枢纽港。目前,杨岐5000吨码头已竣工,10万吨码头正筹建中。项目区内基础配套建设渐趋完善,累计已投资8000多万元,基本保证现有企业施工及生产用水、用电。园区与疏港公路的临时便道已全线贯通,连接线32米路即将完成,园区内工业南路、新港大道和工业支路总长2575米的3条主干道路已公开招投标开始建设,现已完成地下管道埋设,部分路面开始硬化,2008年6月可全部完成;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7月可投入使用;园区内企业供电总体方案已完成编制,电力一期3.5万伏输变电增容结束;环岛跨港大桥已进入设计阶段;污水处理厂已委托具备环境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的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设计。现有24个项目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注册资本累计2.75亿元。在建企业17家,其中4家已投产,1家试投产,预计还有3家今年6月可投产。

  ●双岳工业项目区

  双岳项目区位于福鼎市城东,距市区7公里,与开发中的潮音岛新区相连接,项目区依山傍海,总体规划面积6.49平方公里,约10000亩,首期开发约700亩。
  项目区的建设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工贸一体,商居配套,轻工为主,科技优先,市场运作,滚动发展”为指导思想,力求通过5年的努力,把项目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高标准、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区。现已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完成厂区填方40万立方米;完成双岳大道36米宽水泥路面铺设440米;纬二路18米宽水泥路面铺设450米;完成经五路路基工程400米,城区供水网络已进入项目;完成了部分临时供电线路架设。目前约700亩的工业用地已全部供出,实现落地企业19个,建成试产企业1个,在建企业11个,其余6个企业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19家企业总投资额近5亿元,企业全部达产达标后可创产值20个亿,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 蔡雪玲 林 斌

福鼎白茶从历史走向未来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为我国六大类茶(绿、红、白、青、黑、黄)之一,号称“茶叶的活化石”,也是历史名茶。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原产于福鼎。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永嘉县(今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此即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相传尧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兰为业,人称兰姑。那年山里麻疹流行,无数患儿夭折。一日夜里,兰姑受梦中南极仙翁指点,攀上鸿雪洞顶,在榛莽之中找到一株白茶树,采下绿叶,晒干后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泡水喝。神奇的白茶终于战胜了疫魔。从此,兰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并教四周的乡亲一起种茶。后来,兰姑羽化升天,人们感其恩德,尊称她为太姥娘娘,太姥山也因此而得名。
  太姥娘娘所传制的茶叶就是现在的福鼎大白茶。至今,在太姥山鸿雪洞还留有一株据说是她手植的大白茶母株,目前已被列入福建省古树保护名录。1984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被认定为国家良种,编为“华茶一号”、“华茶二号”,其推广繁衍,居中国茶种首位,至今仍是其他国家茶树良种的对照种。目前福鼎大白茶良种推广率达95%,为全国最高县(市)之一。全市现有茶园15.6万亩,年产茶超万吨,产值3.3亿元,是全国十大产茶大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口基地。
  据了解,福建是白茶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而福建白茶80%产于福鼎。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白茶制作工艺自然而特异,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保留了茶芽天然纯真风味以及丰富而珍贵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等,具有出色的药理功能和保健作用。在白茶产区福建闽东,自古就有用白茶水退烧、治牙疼、麻疹等习惯。
  时下,美国市场的保健品最火的话题是白茶。新的研究表明,白茶具有全面的保健功效,特别在“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方面效果更显著。专家预言,白茶是未来市场最受欢迎的茶叶。
  为了让历史名茶重新崛起,福鼎市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把白茶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充分。在品种改良、品牌建设、新技术应用、深度加工、出口创汇、休闲观光、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上求突破。进一步发掘福鼎人在长期种、制、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民风民俗等,探索福鼎特色的茶道,真正提升和、静、怡、真的茶文化精神。进一步做强做大白茶产业,真正把白茶打造成福鼎高效农业的品牌,成为福鼎现代农业的形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